Wang Haihua
🍈 🍉🍊 🍋 🍌
当我们阅读建模比赛优秀论文(无论研究生、本科生还是高中生),论文中总有一个环节,叫做“问题重述”(英文:Problem restatement)。随便拿两篇论文为例 可是,建模比赛一般都是给赛题的,问题都给了,大家都拿到的是一样的赛题,何必“多此一举”呢?我在刚接触建模比赛时也有同样的困惑,于是写论文的时候就直接背景介绍完毕,直接建模了。但是建模论文写好或建模过程构思好之后,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时就发现,原来大家对问题的理解是如此的不同!最近授课时和一位同学讨论疫情背景下各地防疫程度的评价,看似问题是清楚的,但讨论起来,同学的理解是
建立怎样的评估体系评估各地疫情的风险程度
而我本来的理解是
建立怎样的评估体系评估各地防疫的水平
可能看起来两个问题表示的是同样的问题,比如防疫水平越高,那么疫情风险程度可能就越低。但是这两者真的等价么?细想一下也不完全一样,前者是对疫情现状的评估,后者则是对疫情现状背后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防疫能力的评估,当然还会有其他因素。对同一个呈现的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如果用集合的语言来描述的话,那么一个人对问题的理解是集合A,另一个的是集合B,A与B可能有交集,由于问题考虑的角度方方面面,所以也很难达到$A \subseteq B$同时 $B\subseteq A$的程度。
当然并非漫无边际的想法都会被认可,但重述问题至少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是怎样的(所以切记不要在论文中照搬赛题,而是要用自己的话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达出来)。同样我们也希望我们能理解和读懂他人对问题的理解,比赛的评委们和读者也希望能理解建模者对问题的真实想法。
可以说**重述问题是建模者和读者理解后续建模过程和成果的起点。**
重述问题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重述好问题呢?这里分享几点经验:
问题重述是帮助自己和他人理清所面对问题的策略和必要环节,建模初学者要有意识地练习这一点这样也会大大提升后续建模的效率。